中新社西双版纳12月6日电 (黄远飞 卫海林)记者6日从磨憨出入境边防检查站获悉,自今年4月13日中老铁路国际旅客列车开行至12月5日,该站在磨憨铁路口岸共计查验国际旅客列车474列次,验放来自6大洲75个国家和地区的出入境旅客100186人次。
磨憨边检站铁路口岸执勤专班负责人李兵介绍,4月13日以来,磨憨铁路口岸出入境旅客多以观光休闲、探亲访友和就业商务为主。其中出入境外国籍旅客约14900人次,占总数的14.9%,老挝、泰国、新加坡籍旅客出入境人数排名前列。
“中老铁路通车前,我每次从老挝万象乘坐国际班车到中国勐腊,需要两天时间。现在坐动车5个小时就到了,方便又舒适。”老挝籍旅客Phachoumphon Thongm说。
“中老铁路开放时间长、客货流量大、通关需求多。”李兵介绍,磨憨边检站根据列车载运情况,制订专项勤务方案,分类查验国际客运列车及货运列车,细化岗位流程及时增派警力,充分发挥旅客预录预检等功能,实现联检单位协同化、数据化查验模式。同时,该站先后推出便捷通关、预约通关,开通专用通道、紧急通道等,联合口岸相关部门探索实施一站式通关服务等通关便利化举措。
12月2日,中老铁路开通运营迎来两周年,累计发送旅客2420万人次,其中老挝段374万人次;发送货物2910万吨,其中跨境货物超600万吨。(完) 【编辑:王祎】
中新网太原12月6日电 (李新锁 安豪)在农村建设公共墓地,节约土地;倡导婚事新办、丧事简办、余事不办;在传承民俗乡情的同时,降低民众负担。近年来,山西交城持续推进移风易俗,初步形成节俭文明新风尚。
12月5日,初冬暖阳下,走进交城县西营镇大营村,道路干净整洁,院落井井有条。文化墙上悬挂的移风易俗“三字经”引人注目。在大营村,借助道德评议会,村民们既学习身边优秀榜样和好人好事,也评议陈规陋习。“有了道德评议会,大家更加自觉地规范自己的行为,说文明话、做文明事,争当道德模范。”大营村村民赵女士如是说。
交城县民众召开道德评议会。(资料图)交城县融媒体中心供图
在交城县,自从《交城县“星级文明户”评定方案》印发后,通过道德评议会已评选出“十星级文明户”10400户。交城县文明办相关负责人介绍,该县采取“宣传先行+教育引导+典型示范”模式推进移风易俗。近年来,交城县依托8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、110个实践站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千余场,同时依托村级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在村文化广场、村民聚集地等位置设立移风易俗宣传栏,张贴、发放移风易俗倡议书、宣传册、宣传品,组织镇村干部一对一入户宣传移风易俗政策,近期发放移风易俗宣传挂历80000册。
前不久,交城县天宁镇塔梭村一对新人打算办婚礼。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队伍的工作人员了解到新人原本打算大办宴席,但又觉得为“面子”让家人额外破费实在没必要。正纠结时,志愿者们上门找到新人建议“红事简办”。一番“情理”劝说后,这对新人最后采纳了简办的建议,只宴请了60余位亲朋好友,婚礼办得简单又热闹。这是交城县扎实完善红白理事会章程,引领婚事新办移风易俗新风尚的一个缩影。近年来,交城县指导各村(社区)成立红白理事会“总管”队伍和志愿服务队伍,引导民众按照移风易俗要求“丧事简办、喜事新办”,签订承诺书。其间,党员干部充分发挥移风易俗“宣传员”“带头人”作用,主动服务民众家中喜事、丧事,通过规劝教育等方式推动婚丧礼俗按倡导性标准执行。
在东坡底乡逯家岩村,康安才、常新中等老党员丧事简办的事情,至今仍被人反复提及。如今,在逯家岩村,“婚事新办、丧事简办、余事不办”的新风尚得到了村民的认可和遵行。
在交城县西营镇大营村,当地通过建设公共墓地,在40余年的推行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。该村每年去世人口约40人,占用土地2亩有余,而公共墓地每年仅需3分地左右。
此外,天宁镇磁窑村累计投入30多万元提升了红白理事厅设施设备;夏家营镇义望村和西营镇东营村监督、引导民众形成勤俭节约、文明简朴办婚丧嫁娶的新风尚。
如今,交城县民间嫁娶喜宴礼金一般不超过200元,丧事宴席多是大锅菜加馒头,其余诸如12周岁开锁、生日宴等一般只在家庭内部聚餐。
其间,交城县各地整合志愿服务队力量,不定期宣传红白事礼金标准和办酒时间等,“多打招呼、多提醒”;组织党员干部、志愿者开展“文明在行动”主题活动130余场次,举办滥办酒席宣传劝导等活动450余场次;召集基层志愿服务队贴近民众生活实际,开展孝老爱亲、移风易俗、邻里相助等志愿服务活动1000余场次。(完)
联系人:pg极速赢家爆分视频
手机:15896534762
电话:0977-43622789
邮箱:43622789@56.com
地址: 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市郭勒木德镇